資訊內容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場謀殺
這天下班回家,她看到沙發上坐了一位年輕女子。
女子穿了一件淺黃色的毛衣,寬大的毛呢褲顯得有些瘦削,也有些微微的局促。而自己的婆婆,那位從未造訪過自己家的長輩,此刻正坐在女子旁邊,親昵地拉著女子的手,給她講述自己兒子小時候的種種趣事。
這是她與先生完婚的第127天,而這個女子,是婆婆帶上門給丈夫的相親對象。
二
一開始,她想過要和公婆處好關系。
買上最新鮮的蘋果和香蕉,又從自家雞圈里撿來最熱乎的雞蛋,拿出囤積舍不得吃的核桃粉和燕麥餅,大大小小折騰了五六個包。將自己從頭到腳精心打扮了一番,戴上了最喜歡的紅圍巾。
得知她要來,公婆沒說什么,只是將大門鎖起來,去了鄰居家串門。
她拎著禮物,在寒風中呆呆站著。安靜的街道,緊閉的大門,右邊紅色的對聯上,燙金字體的那句“金屋和暖家有道”顯得有些刺眼。
自從她與先生認識,這就是一段不被祝福和認可的戀情。
她出身于一戶農家,父母放牛養羊,家里有四個孩子,生活清苦。而先生的父親,是鎮上最大一家國企的員工,職位到主任級別。先生作為他們家的獨子,自然而然是“鄉鎮上的貴公子”級別。
非常簡單和普遍的原因,門不當戶不對而已。
出言侮辱,寫恐嚇信,閉門不見,強令兒子禁足,帶相親對象上門,散播不好的謠言……
盡管最后他們依然成婚了,用親戚朋友們的閑話來講,“幾乎算作舔著個臉嫁過去的”。
她徹底心寒了。這一輩子,她和這家人勢不兩立。
圖
| 家鄉的小鎮
三
孩子出世了。
沒有人把這個孩子的降臨當做是兩代人、兩家人關系緩和的轉機,更何況,還是個女兒。
背后存在的階層矛盾和冷淡涼薄,開始傳承到第三代。
公婆依然拒見,并且告知兒子的兄弟姐妹們也不要和他們一家接觸,“拉低檔次”。
她確立了非常簡單粗暴的“代際復仇計劃”——女兒是自己全部“翻盤的希望”,只要她成材成器,徹底拉開第三代人的檔次,那她這輩子就贏了。
在強攀比和競爭的目的驅動下,她以一種近乎殘忍和病態的方式控制著女兒的學習和成長。
四
下午5點到晚上11點,女兒除了應付學校里的課業,還要額外完成大量習題。她拆掉了女兒房間的門鎖,房門永遠只能虛掩,這樣她可以輕手輕腳地偷溜進去,隨時監察女兒的學習狀況。
上學和放學必須徑直兩點一線。家門口就是公交站,她每天早上都會站在窗邊,盯著女兒背著書包走上公交;放學時間,她也會早早倚靠在門邊,盯著女兒踏著樓梯一步步走回來。
最嚴格的是對成績和分數的控制。初中文憑的她,沒有那么多教育理念,單純信奉一條——考不好就打。
每一次考試,只要排名和分數下滑,她都會用各種方式“激勵”女兒。掐嘴角,擰耳朵,捏手臂,扇巴掌,甚至用刀背砍向女兒肩膀。
一天上午,她正在家里收拾打掃,突然接到了數學老師的電話。老師說,女兒的練習冊全是空白,至少一個星期沒有做作業了。
氣血上涌的她,險些眩暈過去。
她以最快的速度沖到學校,走進正在上課的教室,一把拎起女兒的耳朵,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把小姑娘拽了出去。
很狗血的,天下起了大雨。
她拎著女兒的耳朵,一把扔在滿是水坑的操場上,“你知不知道我為你受多少氣,你還敢不努力?!”
婚前的白眼和侮辱,婚后親戚朋友的疏離和冷漠,連街邊小賣鋪的老板娘都有些閑言碎語,指指點點說她“貪圖富貴”……那些場景陡然間涌進腦海,她更加歇斯底里。
她用盡全身的力氣,發泄在眼前這個瘦弱的小女孩身上。
雨聲很大,她幾乎沒有聽到女兒的哭聲,可能也真的沒哭。手上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傳來的鈍痛也逐漸麻木。
最后有些恍惚的印象里,是一位老師趕過來解了圍。那老師抱起地上的女兒,雨水順著紅腫的淤痕淅瀝瀝滑落,那片紅色在她眼前無限放大,一如當年那副“金屋和暖家有道”的紅色對聯。
五
女兒沒有辜負這樣的期待和“激勵”。她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隨后也考上了重點大學。
大半生至此,她終于品嘗到了“勝利的滋味”。街道邊,樹蔭下,店鋪旁,樓舍間,只要是她身影穿梭的地方,就有她帶去的得意的笑聲,和無止境的絮絮叨叨。
“這孩子就是爭氣,都是我這么些年養得好,可比那有些人家的孩子(指妯娌們)厲害多了,不是一個檔次……”
磕著瓜子的群眾們心不在焉地應和著,偶爾會有一位阿姨打著呵欠問道“你說的是誰”。茶余飯后的談資里,哪有什么人記得一個家庭大半生的糾葛。
咯咯笑著的時候,她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女兒除了拉著她說一句,“媽別講了”,幾乎再沒有和她有過更多的對話。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