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
終身幼兒園:少兒編程Scratch之父提倡的創造性學習法
在新技術、新信息來源、新溝通方式的持續沖擊下,工作環境一直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杜克大學教授Cathy Davidson 在《現在你看到了》(Now You See It)中估計,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將來會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
Cathy Davidson
要想在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蓬勃發展,創造性思考和行動力需要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如何幫助年輕人成長為創造型思考者,幫他們準備好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生活呢?
Scratch大家都不陌生吧,這款適合少兒使用的編程工具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開發。這個實驗室有眾多實驗項目,其中一個就是“終身幼兒園”(Lifelong Kindergarten)。Scratch就誕生于這里。
終身幼兒園
“終身幼兒園”的負責人Mitchel Resnick,他領導團隊開發了風靡世界的Scratch編程語言及在線社區平臺,因此被稱為“少兒編程之父”。他還是樂高機器人背后的科學巨人,找到了積木和科技之間的緊密聯系。
Mitchel Resnick
Mitchel Resnick是美國創新領域的開拓者,他致力于用現代科技為孩子和成人提供創造性學習體驗,提出了創造性學習螺旋及“4p”創造性學習法,主張要讓孩子“像在幼兒園那樣終身學習”,旨在撬動全世界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百寶箱。
4P理論
Resnick教授提出的4p理論:?學生做項目(projects),激發他們的熱情(passion),和同伴(peers)合作,然后保持游戲的(playful)態度。而不是僅僅把孩子放在一堆手工藝品前或者把他們丟在一個“創客空間”里,讓他們自己去完成。
項目(project)
當學生解決了一系列不連貫的問題時,他們常常獲得了彼此間毫無聯系的知識,且不清楚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也不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應用它們。
以項目為本的方法則不同:當學生們做項目時,他們會在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中遇到新的概念,因此知識就被嵌入了一個豐富的關聯網絡中,便能更好地在新情況下獲取和應用知識。
更重要的是,以項目為本的方法,不是把知識僅當做是概念的集合。當學生們一起為項目工作時,他們不僅學到了概念的網絡,還學到了一套關于制造、解決問題和交流思想的策略。
熱情(Passion)
當人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時,他們會更積極,愿意投入更多時間,付出更多努力。不止如此,熱情和動力讓他們更有可能迸發出新的想法,發展出新的思維方式。
同伴(Peers)
大多數時候,思考和行動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是在游戲、創造事物的過程中進行思考的;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與他人聯系在一起的:我們分享想法,從別人那里得到反饋,相互借鑒彼此的靈感。這是創造性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新技術讓“同伴”(peers)這個詞變得完全不一樣,特別是Scratch的在線社區,就讓我們就感受到“同伴”的力量之強大。
Scratch的在線社區
人們用各種在線社區分享和協助他人。它打開了不同的可能、不同形式的合作,新的策略和思維方式。
游戲(play)
人們常常把游戲與樂趣和快樂聯系在一起,但這種描述忽略了游戲中最重要的東西,以及游戲對創造力如此重要的原因。創造力并非來自歡笑和樂趣,它來自實驗、冒險和挑戰邊界。Resnick教授認為游戲精神讓孩子更愿意嘗試新的事物、挑戰邊界,并敢于承擔失敗和風險。
Resnick教授還喜歡用創造性學習螺旋的說法來看待孩子們的創造過程。
這個創造性螺旋在幼兒園里反復出現,雖然材料各異,比如積木、蠟筆、彩紙,創作類型也各不相同,比如城堡、故事、圖片,但核心過程是一樣的。
Resnick教授認為,創造性學習螺旋是創造性思維的引擎。幼兒園的孩子在經歷這個螺旋的過程中發展并提升了創造性的思考能力。他們學習去構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嘗試將它實現,不行的話,再努力嘗試其它辦法;他們從別人那里聽取意見,并根據自己的經驗產生新的想法。
什么是“玩”?
人們說道“玩”,想到的也許是“有趣”、“游戲”之類,但Resnick教授更喜歡“playful”或者“playfulness”這兩個詞。它指向的是一種“參與冒險、實驗、嘗試新的東西”的做法。當然,環境需要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支持,鼓勵冒險和做錯事。
那教師在這些情境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Resnick教授覺得教師不要主導信息的傳播。
他們應該扮演催化劑、思想的觸發者、顧問、幫助和引導孩子游戲,鼓勵孩子,避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沮喪。老師還要把可以互相幫助的孩子們凝聚在一起。我們還希望能夠將老師和學生的邊界模糊,這樣老師可以成為學生,學生也可以成為老師。
什么是
“讓孩子像在幼兒園那樣學習”?
大多數學校都強調讓學生遵守指示和規則,成為A型學生(門門課程都能拿A),而不是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的想法、目標和策略。
如何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像在幼兒園那樣學習!”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典型的幼兒園活動:一群孩子在地板上玩一堆積木。他們開始建造一座城堡,靈感可能來自身邊,也有可能是自己聽過的一個故事。他們先建造城堡的地基,然后在上面搭建瞭望塔。他們的塔越搭越高,最后一定會倒落在地上。
于是他們又開始重新搭建,并試圖改進,使塔樓更加穩定。與此同時,另一個孩子講述了一個關于城堡的故事。其他孩子又將故事情節進行了拓展,增加了一個新角色。隨著城堡的變大,他們的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幼兒園的孩子在游戲的同時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搭建塔樓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和穩定性;創造故事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了情節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理解了創造過程,并開始向著創造型思考者的方向成長。”
創造力可以被培養嗎?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嗎?
不是每個人都有發揮創造潛力的機會,但Resnick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力。但這并不是說,每個人都會想出改變世界的創造性發明。研究創造力的人有時談論兩種不同的思考創造力的方式。它們是“大C創造力”和“小c創造力”。
“大C創造力”:是當你創造出一些新的、從來沒有在世界上出現過,并且對人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的事物,比如一些的藝術家、科學家。
“小c創造力”:如果你能想出對你自己或你周圍的人有用的東西,即使其他人已經做過了,但只要對你來說是新事物,那就是小c創造力在發揮作用。
比如發明回形針屬于大C創造力,而每當有人想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回形針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創造力。有時候,教育工作者過于關注大C創造力,而忽視小c創造力的培養。每個人都有小c創造力,而我們要做是,是幫助他們發揮出自身全部的創造性潛能。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