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
Scratch寒假班:強勢來襲!
我們正處于一個數字化社會,很多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數碼產品上。生活已經被計算機、電子玩具、游戲機、手機這樣的環境中包圍了。
比如,我們會在游戲或聊天軟件中去遐想世界探險,也經常在網上查找資料,甚至有人給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數字原住民。
這樣的環境也帶來一些問題,人們只會使用這些數字媒體,而他們的創造力卻無法被激發出來,這也是令家長們苦惱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主導的世界里,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覺得編程沒有用,即使未來不做程序員,了解些編程總是好的。
我們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成員們,為了幫助孩子們創造力的激發,開發了scratch這種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孩子的個人計算機。

有了Scratch這樣的工具,那就好說了。
現在有了這樣的工具,就可以讓孩子避免去接觸那些復雜和枯燥的技術細節,而可以把重點放在對思維和興趣的培養上了。
不得不佩服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開發的這個工具,也難怪Scratch可以風靡全球。
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硅谷精英鼓勵每個人都來學編程。很多美國公立學校在一年級就開設了Scratch編程課。
麻省理工大學?MIT?和?Google?主導開發的針對?8-12?歲兒童的圖形化編程語言。自scrath編程推出以來,全球已有上億兒童學習Scratch語言。符合8-12歲孩子認知發展階段,能幫助孩子更好學習邏輯、關系推理、數學等概念。通過圖形化代碼的拖拽、嵌套,實現編程,還可以實現對機器人、硬件的控制。
Scratch通過類似搭積木的方式來編寫程序,而且作為可視化的編程語言,Scratch還帶有相應圖形界面,可以說用Scratch編程的過程中充滿著趣味。
Scratch 這個面向青少年的教育類編程語言在近年來廣受歡迎,尤其是在學校。
一個8歲小姑娘學Scratch編程后的作品
思緒和創意總是混沌和雜亂的,想要把它們表達出來就需要一種思維模式去整理。
會編程、喜愛編程的孩子,其實就是在對自己的心智模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改造,是把現實世界在腦子中建立一個具象化的映射。
如果孩子能做出這樣的作品,那么當他們再去解決別的問題的時候,腦子里面一定會有一個用程序做出來的動態畫面。
不只是會像繪畫一樣把表象呈現出來,還會發現和思考表象背后隱藏的底層邏輯關系。
個性化DIY,創造無限可能。孩子可以親手編寫故事腳本,通過Scratch創作自己的動畫或游戲。Scratch本身擁有龐大的素材庫,除此之外,孩子可以在Scratch中導入想用的圖片或音樂,輸入文字,甚至錄制自己的聲音或親手畫圖,作為素材,來完善自己的作品。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