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
Scratch小課題:馬德堡半球實驗 | 一日一編程

From: Wikipedia
隨著學習的不斷進行和深入,我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和掌握了Scratch的編程技巧。Scratch作為一款簡單易學易用的編程工具,不但能夠完成相應的編程任務、可以編寫屬于我們自己的小游戲,可以幫助我們演算奧數題,還可以幫我們演示一段歷史,演示一個物理現象。就好像是專屬于我們小學生的PowerPoint。
今天我們推送的內容是一則經典物理實驗:馬德堡半球程序演示效果
馬德堡半于實驗是1654年時,由當時的馬德堡市長奧托·馮·格里克于神圣羅馬帝國的雷根斯堡(今德國雷根斯堡)進行的一項科學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當時,格里克聽說到托里拆利的事,又聽說還有許多人不相信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聽到有不少人在嘲笑托里拆利,他很為托里拆利打抱不平。
托里拆利是誰?
埃萬杰利斯塔·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又譯托里切利,1608年10月15日-1647年10月25日),意大利物理學兼數學家,以發明氣壓計而聞名。
因此,他重新驗證了托里拆利的實驗,同時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進行了“馬德堡半球實驗”。格里克和助想當眾把兩個半球之間墊上橡皮圈,再把兩個半球殼灌滿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抽出,使球內形成真空,周圍的大氣把兩個半球緊緊地壓在了一起。
接著,格里克找來的4個馬夫、8匹大馬分別拉住一個半球向正反兩個方向用力拉扯,弄得滿頭大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終把兩個半球拉開。
最終實驗得出結論:大氣壓強是存在的,并且十分強大。將兩個半球內的空氣抽掉,使球內的空氣粒子的數量減少、下降。球外的大氣便把兩個半球緊壓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開了。抽掉的空氣越多,半球所受壓力越大,兩個半球越不容易分開。
——資料信息主要來源:百度百科
按空格鍵開始施力,屏幕上方進度條顯示施力大小。嘗試寫寫這個演示程序,寫好后,邀請爸爸媽媽來聆聽你的講解吧。
Scratch(簡易編程工具)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MIT) 設計開發的少兒編程工具。其特點是:使用者可以不認識英文單詞,也可以不會使用鍵盤。構成程序的命令和參數通過積木形狀的模塊來實現。用鼠標拖動模塊到程序編輯欄就可以了。

編程,未來將成為我們需要掌握的又一門“外語”。但是,只是隨意地摸索嘗試編程并不能給我們帶來應有的成就感;同時,沒有完整的作品,也會讓家長們覺得孩子只是單純在玩,而并沒有獲得系統的知識和實用的技巧。
其實,編程是一件即簡單又復雜的事情。簡單,是因為有Scratch、Python這樣模塊式編程語言誕生,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甚至更低齡的孩子也可以感受編程的魅力;復雜,是因為編程可以幫助孩子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將語文、數學甚至外語,文理綜合素質的培養融匯其中。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