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
我是學科帶頭人 | 沈國榮:互學共成長,讓每個孩子擁有自己的蔚藍天空
2018年,西湖區授予91位教師為第一層學科帶頭人,552位教師為第二層次學科帶頭人。西湖教育官方微信推出“我是學科帶頭人”專欄,帶大家認識西湖優秀教育人才。讓我們一起走進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教師沈國榮。
沈國榮? ?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教學理念:
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蔚藍天空!
善思進取,互學共成長
沈國榮老師沈國榮,小學高級教師,現任育才教育集團副校長。曾獲杭州市教壇新秀,省教改之星金獎,市教改之星金獎、區第二屆“最美教師”、區優秀教師、區“師德示范教師”、區教育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
看,他華麗轉變 跨界成長沈老師畢業以來,先后到求是浙大附小、競舟小學、古蕩第一小學和育才教育集團工作。在這些學校,沈老師擔任過信息教師、教研組長、校長助理、副校長,分管科研、信息化建設、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無論在哪個學校,沈老師無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素質。而每一所學校也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優質、開放的平臺,沈老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轉變。校長告訴他由于學校工作的需要,小學語文專業畢業的我將會擔任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他在欣然接受的同時,也明白了自己將比其他的新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刻苦鉆研、虛心求教,努力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理念,認真研究教材教法。

通過多年的努力,他的教學能力有了極大地提升,在省市區各項教學研討活動中執教研究課,開設講座20余節(次),在各項教師基本功競賽中成績優異,得到教研員、專家的肯定,實現語文向信息技術的華麗轉變。他先后在全國、省、市、區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浙江省和杭州市教改之星金獎、西湖區信息技術說課比賽一等獎、教學設計、解讀案例評比一等獎,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二等獎。


做課題、寫論文是困擾著大多數信息老師的魔咒。但他卻很快認識到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善于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分析,在實踐中提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

近年來,共主持區級及以上課題3項,有8項課題成果在省市區優秀科研成果中獲獎,共計有20余篇論文在區級及以上各類論文評比中獲獎。2013年起,他開始擔任學校的科研室主任,從自己寫課題轉變為指導其他老師做科研,一開始適應不了。他一步一步來,一點一點學,幫助和指導老師們共同成長。此后的幾年,學校科研成績有了穩定地提高,還多次被評為西湖區科研先進集體。

他撰寫的《“新母體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樣式研究》榮獲省優秀科研成果評比三等獎,《“新母體學校”運作策略的實踐研究》獲市優秀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三效聯動的信息技術作業評價機制的實踐研究》獲市教改論文評比一等獎,《梳理知識鏈路 推進整體教學》《抓三效聯動 促作業評價》榮獲杭州市專題論文評比二、三等獎。


《走進Scratch奇妙的測控世界》榮獲西湖區專題論文評比一等獎,《基于智慧校園的學校信息化提升工程的設計與實踐》、《信息技術“網絡應用”模塊整體教學的實踐》榮獲區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2014年《知識鏈的信息技術網絡運用模塊整體教學的研究》《信息技術“文字處理”板塊整體教學實施策略的研究》獲得市學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看,他服務師生 創新價值一個人應該在更高、更寬廣的舞臺上實現自己!這不僅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契機,更是服務廣大教師的舞臺。在每一所學校,在擔任行政管理工作中,沈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分管的工作為契機,努力為廣大師生搭建成長的舞臺,為學校謀求發展的道路。

在信息化建設管理中,學校先后評為浙江省數字化校園示范校、杭州市智慧校園示范校、浙江省“未來學校”培育學校、浙江省數字資源運用基地校、全國戴爾互聯創未來實驗校。大量的老師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教育的骨干教師。在科研管理方面,學校科研成績也有大幅提升,各類論文、課題獲獎率均在85%以上,學校被被授予杭州市合格教研室,西湖區科研先進集體。

工作第三年,沈老師收了第一個徒弟,年齡上自然大不了多少,因此一開始還覺得有點“尷尬”,不過學著自己師傅的樣子,他開始像模像樣地“指導”起來。他回想,其實一代代傳下來的并非只有業務能力,更可貴的是從中蘊含的精神。當后來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徒弟的時候,一切就順手多了,后來外校的老師也不斷來找到他。在這個過程中,他覺得輸出的是自己工作中的一點做法和想法,得到的往往是巨大的快樂。



每一次轉變,都有壓力,但沈老師始終相信只要朝著既定的目標,本著認真的態度,凡事都能做好!為師生成長助力,為學校發展努力,沈老師甘之如飴。
來源: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
責編:莊曉婷
編審:趙媛媛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