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
在磨礪中成長自己 ——記初中信息技術集團“同課異構”活動
接到備課組長通知我要參加4月4日的三校同課異構活動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將再次經歷一次磨礪、成長。這是我擔任教學工作以來參加的最大型的活動,而且是要到外校上課,對于一顆“生菜”來說,挑戰前所未有。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準備過程遇到的困難:
一是此次活動要體現大單元整體學習,上大課,這種課前期從來沒上過;
二是要前往奎文實驗初中上課,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了解;
三是期間穿插了初二的信息技術合格考和初三的口語考試兩個大型的考試。
準備過程:
本次確定的課題是“Scratch—打磚塊游戲”,這個課題在Scratch中屬于中等難度,但初一的孩子們目前所涉及的難度還不足以支撐進行這節課的學習,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考慮難度的問題、孩子們的接受度;此外,奎文的孩子們主要練習的是編程貓,對Scratch的界面不了解;針對以上問題,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和設計。
通過教研會商,通研整個項目發現“打磚塊”項目涉及到的點特別多且比較零散,孩子們的前期積累不足的話,即使兩節課的時間,也達不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孩子們從中也不會有太多的收獲。經過備課組內三個輪次的集體教研會商、磨課,我們最終決定降低難度,落腳點是讓孩子們經過兩節課的分析與制作,明白解決問題的一般流程,同時在過程中發散思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 體驗“打磚塊”游戲,借助角色分析表找出實現每一個動作的主要模塊(動作、控制、偵測等)。
2. 參考學習資源,合理搭建各類模塊,創意制作“打磚塊” 游戲。
3. 結合腳本分享交游戲設計思路。
通過學習目標可以看出本節課的一個整體思路:
先讓孩子們去玩一個類似的游戲,讓孩子們對這節課要做的東西有一個大概地認識,然后去梳理游戲中的角色和對應的動作并在Scratch軟件中去找一下實現動作的模塊,完成角色分析表。這一部分的意義就在于讓孩子們去梳理游戲脈絡,把握關鍵點。
然后讓孩子們以活動一找出的游戲關鍵部分(小球)為游戲的切入點,參考導學材料第二部分逐步完成“打磚塊”游戲主體腳本搭建,期間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展示發現問題。集中解決和完善腳本,并對關鍵模塊的使用進行點撥:偵測鼠標、控制方向、數據運算與邏輯;完善之后,再次結合腳本進行展示。
游戲主體完成之后讓孩子們自主設計“磚塊”腳本,磚塊的腳本設計相對簡單,所用到的功能模塊在主體部分都已應用到了。在這個活動環節提醒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進行設計,不拘泥于“磚塊”一種形式;同時注重小組合作并交流展示。
進程快的同學可以參考到學材料進行拓展活動,讓你的游戲更像一個游戲加上開始/結束,或者能夠積分等功能。
大家最終進行作品展示,結合腳本分析設計思路;能夠結合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
第二階段:同課異構課堂
4月4日上午先觀摩了峽山實驗初中和奎文實驗初中的課,下午上課:
第一位:李建成老師(峽山實驗初中)。這堂課也是先讓孩子們玩游戲,然后去分析游戲,畫流程圖,然后去制作游戲,整個過程放手十分的充分,孩子們得到了充足的時間去實踐和創新。在制作之前,為同學們展示了詳細的小目標,讓孩子們目標明確,最終的效果也還不錯。我也從這節課中思考兩點:
一是,放手充分是放羊??雖然老師給學生展示詳細的小目標,但是過程中是不是還是需要引導?二是,學習目標第一條的核心知識“變量與坐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現的不夠充分,而且不能支撐起整節課。
第二位:許京濤老師(奎文實驗初中)。這節課使用了271BAY是一大創新,此前還沒有信息技術學科應用271BAY。在教室一節課時間,利用271BAY繪制了3個游戲角色流程圖,第二節課到機房去制作游戲。前期的準備讓孩子們對游戲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在后期的游戲制作中比較順暢。但流程圖的繪制對學生的基礎來說是個挑戰,難度過大;孩子們在沒有充分認知的前提下能否正確地使用流程圖,這是我的兩個疑問。
第三位:劉琦(昌樂二中)。說說我的這節課,整體設計沒有問題,學習支架也沒問題,孩子們在這三節課中也是最配合的,最大的問題出在了我身上。可能是過于緊張,課堂組織出現偏差,因為學生于我是陌生的,我對孩子們的了解不到位,孩子們也不知道我會怎么去組織這節課,所以就需要我要讓孩子們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前期我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把相關活動內容統一設置成了桌面,一目了然;并提前下發了導學材料;但在課堂上我并沒有重點的去強調這些東西,孩子們或許也緊張,沒有明確的聽到或者看到,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這就導致了我后期的課堂把握偏弱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培訓不到位,下發得的導學材料孩子們沒有意識去看,甚至有的沒有打開。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我沒有很好的關注到學生的作品,有很多問題我都沒有及時的發現,就沒有引領和提升。
第三階段:通過本節課盤點自己的收獲和認識:
收獲:
第一點,經驗是學不來的,整個備課的過程中,修建老師跟我強調了很多注意事項,但一到課堂上,因為緊張全忘了!這個東西不是別人提醒就可以的,它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內化形成的一種能力。
第二點,上課的緊張問題,后來和組內老師交流中我總結,歸根結底是自己對著鏡子練習的太少,練習一遍和練習十遍是不一樣的。心里面沒底,沒底就緊張,緊張就出錯!
第三點,調研培訓要充分,這節課前我只是了解了相關的教學進度,而沒有了解相關的教學方式方法,導致在培訓時沒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點,無論什么情況都要關注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的眼睛要時刻關注著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是老師最應該進行點撥、提升的地方。
通過本次集團的同課活動,我對同課異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同課異構”把課堂作為教學研究的實驗場地,引發參與者的碰撞、交流,取長補短;
“同課異構”不僅讓我們看到不同老師對同一內容的不同處理,看到不同的課堂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
寫在最后,感謝集團組織初中能手送課、同課異構活動,讓我又有一次成長的機會,感謝初中信息技術備課組的兄弟姐們,幫助我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發展自己!我會繼續努力!!
聲明:本文章由網友投稿作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通過郵件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
